2月3日是辛未羊年最后一天,明天就是壬申猴年了。
    1月25日邮政又发行《壬申年》猴票,全套2枚。
    李国庆嫌上面的猴子丑,没买。
    有“投资眼光”
    的李大收藏家12年前入手的那堆庚申猴票,已经大赚特赚了。
    先说官方价格,1983年,“猴票”
    由0.08元调至0.8元,1990年已经调至70元。
    而在邮市的实际交易过程中,一枚“猴票”
    1991年时已经卖到150元,是其面值的1875倍。
    1989年2月10日,《关于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的联合通知》给集邮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1990年4月到1991年4月央行连续3次降低存款利息,使一批资金走出银行进入邮市。
    与此同时,集邮总公司于1990年10月调高新华夏邮票价格。
    邮票巨大的投资价值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和大量的社会游资,普通群众也纷纷加入集邮队伍,集邮队伍空前庞大,集邮热情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最终引发了华夏邮市着名的“九一狂潮”
    。
    1991年的行情以“猴票”
    为代表的早期Jt票和型张开始。
    猴票从1990年的30元开始快速上涨到60元;1990年11月再次上涨到90元;1991年春节升到110元;3月份又升到150元;6月份达到巅峰的250元。
    巨大利好行情让投资者疯狂,买到即赚到,不计成本的抢购各种邮品,很多人买邮票都是整版地买;小型张也是整盒地买,邮商漫天要价,但不管价格多高,都会很快成交。
    到了91年10月底,此次高潮成为强弩之末,一部分人赚的盆满钵满,一部分人倾家荡产。
    11月10日燕京西城区公安分局、工商局、文化局联合执法,关停了月坛邮市。
    “燕京打喷嚏,全国跟着犯感冒”
    ,好多城市里面只几天时间邮价几乎又跌回到1986年的水平。
    当然,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
    的李大老板,已经不屑于炒邮票了。
    (主要是他看不上邮市那点点钱)
    一大早,李国庆就跑到了厂办公楼财务部,给财务部的人帮忙发放年终奖,跟他形影不离的珍妮给他打下手。
    财务部的十几间办公室同时打开,每间办公室里面都有一个财务和一个出纳,给早早就排队等候的员工们发年终奖。
    毕竟是个外资为主体的企业,管理制度基本上全是欧美大企业那一套,福斯特鞋厂实行密薪制,基本工资虽然是透明的,但是奖金和年终奖什么的,都是保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