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李彩英还想跟王守智过日子,她就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
    所以,她才没有回乡下。
    继续留在城里,边买粮食,边打探工作的消息。
    姜玉瑛听到钱淑兰打听工作的事儿,低头思考了一会儿。
    钱淑兰见她似是有难言之隐,忙道,“姜同志,不用担心钱的事儿,我不差钱!”
    末了又补充一句,“临时工也行。”
    正式工恐怕很难,临时工也不是不行。
    只要能让王守智挺直腰板,恐怕他也不介意只是当个临时工。
    姜玉瑛见钱淑兰误会了,忙摆手道,“其实,现在多数厂子招工都只招内部员工子女。
    就是临时工也是一样的。”
    虽然,钱淑兰早就知道这年代找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可听到条件这么苛刻,还是勉不了有些失望。
    看来,还是她想当然了。
    也是,如果工作真有那么好找,王守智也不会那么颓废了。
    哪知,姜玉瑛紧接着就道,“最近,我们粮油店在招采购员。
    听说,还要面试和笔试,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是,我听领导说,谁要是能弄到一千斤大米,谁就可以被录取。”
    钱淑兰心都快跳出来了。
    一千斤大米?
    她喜不自胜,姜玉瑛却撇嘴道,“上面的领导却是个抠门的,一千斤大米,还只要好大米。
    我听说这大米是为了给员工福利特地布置的任务。”
    粮油店的大米都是定额的,除了每个街道分配的定额,剩下的量并不多,根本就不够发员工福利,所以这次领导才别出心裁,试试新员工的工作能力。
    钱淑兰却觉得此事有戏。
    她一把握住姜玉瑛的手,两眼放光,“怎么报名?我替儿子报名去。”
    姜玉瑛见她眼睛亮得吓人,愣了一下,还是提醒道,“咱们这儿是北方,买大米很难的。”
    难道钱婶子要到南方买大米吗?介绍信怎么开?大米怎么运过来?
    钱淑兰很肯定地点头,“我绝对有办法。”
    姜玉瑛见她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点头答应了,“明天我带你去报名吧。
    如果是城镇户口,还有可能成为正式工,如果是乡下户口,就只能当个临时工了。”
    现在这年代转户口并不容易,因为这户口是与粮油关系挂钩的,农转非的手续十分复杂,现在上面检查特别严格,转正手续也是一拖再拖,名额卡得很紧,一般都要五六年才能转成功。
    钱淑兰没想到还有这好事儿,王守智就是城里户口啊,这么说,他还能当正式工。
    钱淑兰激动得不行,转身就跑到自己房间,拿了十斤大米用麻布袋子装了拎出来,提给姜玉瑛,“姜同志,这是给你的谢礼,如果你不说,我都不知道。”
    姜玉瑛忙摆手推辞,现在大米一毛四一斤,这里十斤都有了,她怎么好意思。
    钱淑兰却坚持要她收下,语气十分诚恳,“比起你帮我的,这点大米算什么。
    你要是不收,我都不好意思请你带我去报名了。”
    姜玉瑛听到她这么说,只能收下了。
    她探手朝里面抓了一把,看到手心里的大米惊了一下,这大米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