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袁世凯到是要感谢“官僚”
    的日本政府,因为日本政府支援的432门火炮不但能弥补北洋的损失,而且还能让北洋炮兵的实力更上一层楼,毕竟105mm口径的野炮是过去北洋军队没有装备过的——————虽然对面国社军装备的加农炮除了75mm的轻炮外,最低一级的也是120mm的,而且为了能获得这432门火炮,袁世凯本人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欧战前日本陆军的炮兵编制是3个3连6门制的炮兵大队(营)外加1个野战炮兵大队(营),共54门山、野炮和18门野战重炮——————这个野战重炮就是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了→_→)
    ——————————
    在袁世凯和日本人达成交易,日本政府刚刚下令各师团将所部主战装备装船运往上海的时候,朱庆澜等人已经得到了严光的提醒。
    “400多门火炮吗?”
    阅读过电报的内容后,朱庆澜将电报递给了其他人。
    “手笔到是不小,不过可惜成色差了点…”
    听到朱庆澜这么说,其他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是啊,105mm的轻炮?日本人也好意思拿出来!”
    国社军各步兵师所辖的炮兵团原本装备的是75mm山、野炮72门,不过在四川兵工厂投入生产后,国社军也和日军一样在步兵师内编制了一个直属的重炮营,不过和日本人不同的是,日本人装备的是18门105mm野炮,而国社军装备的却是120mm的长管加农炮…
    没办法,对105mm的“轻”
    炮,不止是严光看不上眼,就连德国人也看不上眼,在德国人的炮兵列表当中根本就没有105mm野炮的存在,所以在严光购买的各口径火炮图纸当中也就不存在所谓的105mm野炮,有的只是105mm榴弹炮——————顺带一提,严光已经准备在将袁世凯和国民党击败后,对国社军进行新一轮的整编。
    先将现有的15个步兵师扩编为63个,并分为甲乙两等。
    其中三十三个甲种师所属的炮兵团除了54门75mm野炮维持不变外,18门75mm山炮全部换装为105mm轻型榴弹炮,今后75mm山炮只会装备在乙种师当中,至于直属重炮营的120mm加农炮则维持不变,毕竟150mm口径的加农炮还是直接装备到炮兵旅或炮兵师比较适合,作为师一级的压制火炮120mm加农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已经足够了…
    “不过子桥,我们还是尽快拿下汉口比较好,毕竟如果日本的炮在我们拿下汉口前就运到的话,对我们也会产生不小的麻烦…”
    说着杨山看了一眼司令部的门外。
    “不过这些日本人也真热心啊,居然直接就把部队的现役装备拿出来卖了…”
    听到杨山这么说朱庆澜摇了摇头。
    “也没什么热心的,只不过是日本人乐于见到我们内斗罢了。
    不过对汉口的攻势确实是要尽快了,不然的话在600多门火炮的覆盖下想要度过汉江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是啊。”
    杨山赞同的点了点头。
    “不过只要拿下汉口,武昌就会变成一座孤城,到时想要拿下武昌也就是件简单的事情了…”
    自从冯国璋将汉阳兵工厂拆个一干二净后,北洋军的补给来源只剩下两条,一条是汉口的京汉铁路,另外一条则是长江水道。
    拿下汉口就等于是断了京汉铁路,如果再让四川水师配合炮兵旅在长江水道全歼了北洋水师的话,北洋军就算是想回到北方也是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后者恐怕是很难达成了,毕竟真到了那个地步北洋海军也不可能会和四川水师硬拼,要知道如果北洋海军败了的话,北洋所要付出的就是陆军全灭的代价了…
    “对了,船只的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了?”
    “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说着杨山朝着自己的副官点了一下头,不一会那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年轻副官就拿着一份文件走了回来。
    在将文件拿在手上后,杨山对着朱庆澜和彭修等人道。
    “潜江战役时我们不是在荆州和长湖一带征集了1000多艘大小船只用于渡河?现在潜江方面正在想办法将这些船只送到汉阳来。
    按照估计的速度,这1000多艘船只至少需要3天的时间才能全部到齐…”
    在潜江战役时国社军曾经征集了1000多艘大小船只用于度过东荆河,在战役结束后这些船只自然是没了用处。
    不过当时的朱庆澜等人并没有将船只发还给沿岸的百姓,而是留了下来。
    因为东荆河同汉江是相连的,换句话说,在进行渡江战役的时候国社军甚至不需要重新征集船只,只需要顺着汉江将这些船只运到汉阳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朱庆澜他们没有将船还给百姓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