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终于登上了蒙古帝国的汗位,可是,他是第一个没有经过忽里台大会选举的大汗,因此,从蒙古的传统习惯上讲,合法性就有问题。
    正因为忽必烈打破了草原上过去的传统,使蒙古帝国真正走向分裂。
    因此有人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蒙古帝国的罪人。
    忽必烈在汉地采用汉法,重用汉人,很多保守的草原贵族,一点都不喜欢他。
    钩考局事件,阿蓝答儿等人得罪了忽必烈,他们知道,如果忽必烈即位,肯定没有他们什么好果子吃,于是就按草原的习惯,准备推举阿里不哥即汗位。
    “至是,阿蓝答儿恐世祖追论其罪,乃与浑都海、脱火思、脱里赤等谋立阿里不哥。”
    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即帝位,同年四月,阿里不哥也于和林称汗。
    阿里不哥之所以没有马上即汗位,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准备按蒙古的传统,召开忽里台大会后再进行。
    由此也可以看出,是老忽违规在先。
    蒙哥即位,杀了很多蒙古功勋,这些人的后代或亲人肯定心怀怨恨,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也同样心怀不满,于是,推波助澜的、把水搅混的就大有人在。
    由于老忽显得更精明,在他的手下怕是不太好混,所以很多蒙古贵族都拥护阿里不哥。
    “太宗后王海都,宪宗后王阿速带、玉龙答失、昔里吉,察合台后王阿鲁忽,曲里坚子阿而喀台,旭烈兀子出木哈儿等及拔都母库托克台可敦皆附之。”
    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就是这个时候参与进来反对老忽的,而且他一参与,就矢志不渝地干了一生。
    察合台的后人、蒙哥的儿子们也多反对忽必烈,这应该算正常,但连和他关系非常好的旭烈兀的儿子、以及拔都家的老太太都反对他,老忽做人做的好象是不咋地。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之争,持续了五年,一直到了至元元年(1265年),他才迫使阿里不哥投降。
    (阿里不哥)至元元年正月,遣使乞降。
    帝预敕近边,和籴以饷其众。
    秋七月庚子,阿里不哥与玉龙答失、阿速带、昔里吉至京师,入谒。
    帝熟视无言,既而哭,阿里不哥亦哭。
    帝曰:“试据理言之,我兄弟二人孰应嗣大位。”
    阿里不哥曰:“昔日我为是,今日汗为是耳。”
    老忽也的确不地道,这个哭,太像猫哭耗子。
    人家都投降了,他还强人所难地问:你说究竟应当谁当大汗?阿里不哥比不上刘阿斗会装傻,来了个实话实说:以前应当是我,现在只能是大汗你了。
    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两年后,至元三年,阿里不哥卒于大都。
    到底他是因为什么死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忽必烈的行为,使得蒙古帝国的分裂,从台下走向表面。
    同时,他也给他的对手们,留下了叛乱的借口,这个麻烦,到他死,都没有解决。
    只要有人挑个头,草原上立刻就有大批的人起来造反,每次都如此。
    蒙哥的儿子昔里吉,先跟从阿里不哥投降,老忽原谅了他。
    但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秋天,忽必烈灭宋的关键时刻又开始造反,草原上立刻又狼烟四起,差点就让他的灭宋大计泡汤。
    但忽必烈即位,的确儒生们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另一个汉臣商挺,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给了他重要的提示。
    宪宗崩,世祖北还。
    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
    挺曰:“军中当严符言,以防奸伪。”
    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骂曰:“无一人为我言此,非商孟卿,凡败大事。”
    速遣使至军中立约。
    至是阿里不哥之使至军中,执而斩之。
    这确实很重要,因为这避免了忽必烈的军权被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