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翁州大战中,心里已经有谱的郑师爷还是很有预见力的,他没有管其它,就盯住了双方水师的动静。
    海面上各种各样的热闹,全都落在他眼里。
    也许在这个时候,所有人当中,只有他是最坚信大战结局的。
    元军水师一动,他立刻就和李将官打了个招呼,离开翁州岛,回了对面的定海。
    像他这样的小官吏,本就无人太在意,再有一个查看转运粮草的理由,自然脱身很容易。
    但他的一举一动同样也被人盯上了,那就是范文虎。
    范大帅的脑子现在也很清醒,和忙兀台等人根本不能提撤军,那是找死,但郑师爷已经给了他再明确不过的提示。
    当忙兀台等人商议如何攻下昌国城时,范文虎没有多言语,他只是建议要多准备粮草。
    这个提议很冠冕堂皇,因为现在这阵势,就是那些蒙古人也知道,这个昌国城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拿下来的,那人马的吃喝呢?
    这里是范大帅的地盘,他是这里的地头蛇,江南又如此的富庶,大军的军需自然要落在他身上。
    而且这同样也是战前忽必烈的旨意,由江南大都督府来保障大军的军需。
    忙兀台、囊家歹等人就这样被范文虎忽悠了。
    但人家范大帅关心军需粮草,并没有跑远,他也不过就是偶尔去海峡对面的定海。
    这也很正常,因为元军的粮草通常是先转运到那里。
    范文虎非常注意郑师爷的动静,这个已经在他眼中可以算做狡诈的秀才,是无论如何要关注的。
    他要是跑了,那也就意味着危险临近了。
    郑师爷上了船刚喘了口气,就听身后有个熟悉的声音问曰:“先生何事如此匆匆?”
    估计这时候的“老郑”
    心里也是鸟语一大堆。
    他回过身来,躬身一礼:“属下要去查看各地督运的粮草。”
    “所需时日几何?”
    “三两日即可。”
    “甚好,甚好。”
    “不知大帅这又前往何处?”
    范文虎笑曰:“彼此,彼此。”
    只不过他的笑容里多少有点诡异。
    范大帅是顾不了那么多滴,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要不他怎么会在二次征日时,丢下那么多的部下?但这正是他以后彻底导致部下离心的原因。
    历史上类似于范文虎这样的个人行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但无论如何,就眼前,这两人把握的时机还是非常恰当的。
    因为他们进了定海城,装模做样地到存放粮草的地方查看还没半日,海上的热闹就开始了,而且这个热闹要比以前大多了。
    谢复和黎德对刘老大此战的排兵布阵很是不满,就是他们手下的炮船船长,怨言也很多。
    这要是用后世的话说,人家吃肉,咱们喝汤,奶奶的,有可能甚至连汤都喝不上,这太不公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