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工程院 (第3页)
更具体的细节,由你们来决定。”
陆秀夫和赵与珞互相看了一眼,别人也许不清楚陛下为什么会对田地看得那么紧,他们两人是有点明白的。
琼州和流求现在接受了太多的流民,已经快要容纳不下,而杜浒又开始从江北、目前主要是两淮地区,将流民不断地送来,帝国必须对这些人进行安置。
他们齐声应道:“臣无异议。”
自然,在这点上,朝廷的其他大臣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异议。
咱的地盘当然咱做主,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再说,杨亮节能想到的,他们同样也有人能想到。
将这些土地控制在朝廷的手中,他们才有可能在以后分得真正的良田。
但东的打算并非是为了朝廷大臣拿回土地,他也同样不全是为了流民安置。
流民会来很多,他是知道的。
因为即使是卢世荣也曾向老忽奏道:
“窃见老幼疾病之民,衣食不给,行乞于市,非盛世所宜见。”
“江淮民失业贫困、鬻妻子以自给者,所在官(应)为收赎,使为良民。”
他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未来的田赋改制做准备。
同时改两年免赋税为三年,也是为再增加一年的缓冲期。
但他提出的另一个举措,争议就比较大。
东根据北元的做法,在朝堂上提议,帝国的工部下面,再设立一个工程院,专门管理所有的工匠。
元代是历史上第一个设立专门机构、匠作院,来对工匠加以管理的,不管其目的如何,它至少可以反映元代对工匠的重视程度。
这个提议,在大臣们的看法中,主要是为了眼前更好地控制和扩大帝国军械的生产制造能力,这他们是理解的,但他们对小鬼头的具体做法有意见。
因为东告诉工部尚书王德,由工部侍郎黄之杰担任这个院长,并且任命兵器监的许老汉为副院长。
东这家伙也是智力有限,他为了和北元有区别,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新词,另外,他也实在是对宋代的官职名称有点烦,于是干脆就把后世的名称给用了起来。
在宋代,侍郎大约就相当于副尚书之职,“侍郎掌贰尚书之事”
。
工部的其它职位还有什么郎中、员外郎、提点、提辖、提举官、监造官、干办、受给、监门官等等。
东看着它们就头痛,除了监造官、监门官,天知道其它名称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可大臣是明白的,黄之杰这个工部侍郎担任什么院长,而哪个许老汉成为副院长,那这个许老头至少也应该是郎中、员外郎,只怕小鬼头以后真的就会把他给提成侍郎。
大臣们脑袋一晕,好么,以前还是名义,现在一个匠人真要成为帝国朝堂上的大臣了。
陈宜中不客气地说道:“陛下,匠人名义上给个官职即可,让他们在朝中为官,甚为不妥。
臣反对。”
那些低贱的匠人懂什么,你竟然让他们在朝廷为官,这简直是将朝堂之地、天下士子的脸面给丢尽了。
东奸笑了一下:“陈相,你放心,这个工程院,以后院长加副院长,都不会上朝堂。”
老陈,您是不懂,科研机构要独立,咱是不会让他们和政务搅和在一起滴。
帝国朝堂当然又被哪个狡诈的小子给忽悠了,工程院不仅设立,而且成立之后的他们还立刻选派人手进入福建,准备在哪里直接进行军械的生产。
东在此之后再度赶往了福建,但他知道,工程院不过就是他未来促使帝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步骤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