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朝中之臣,谁人合适?”
    东楞了楞。
    “哀家心中虽也有人选,但想先听听官家的看法。”
    吉安在暗中忽然做了一个手势,其它的宫女和太监全都退了出去。
    “母后您的意思是?”
    “你看陈相如何?”
    东这时候脑袋有点发蒙,太后突然问出这样的话,让他心里毫无准备。
    当然他也知道,如果不是前几年的颠沛流离,依皇室的规矩,赵童鞋早该有个老师了。
    可是,杨淑妃真的希望是陈宜中担任这个老师?不见得吧。
    陈宜中出身贫寒,他入太学后,以文著名。
    在理宗宝年间,曾于与黄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唯六人,共同上书攻击当时的宠臣丁大全,并为此丢官乃至被看管,名声一时大噪,被世人称为“宝六君子”
    。
    但他后来依附权臣贾似道,并在贾似道败亡之后为相,而此时面对风雨飘摇的帝国形势,他却依然在和王(yuè)、章鉴、留梦炎等人玩权术。
    史书上的评论是:“宋事至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当国者**戮力,犹惧不逮,所为若是,何望其能匡济乎?”
    宋史中还记载:“陆秀夫奉二王入温州,遣人召宜中。
    宜中至温州,而其母死。
    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入闽中。”
    也就是在陆秀夫等人护卫杨淑妃和赵、赵兄弟俩到温州后,派人召已回家的陈宜中。
    老陈来了,但恰巧他的母亲去世,张世杰就将老陈母亲的棺材给抬到船上,于是他才跟着众人到了福建。
    张老大这个北地猛人的确似乎不太讲理,够狠。
    但后人也许可以猜测,此时的行朝急需一个能主持大局之人,张老大也是怕他这个丞相又跑了,于是才出此下策。
    “帝国失去核心”
    的证据更在陈宜中最令后人诟病的事情上,这就是他脱离行朝跑到了占城后,“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
    真的有人能服众,又何必还要屡次去请一个已经跑掉的人呢?
    现在,陈宜中又回来了,但是,行朝的情况也已经不同了,杨淑妃对此心里一点数也没有?她真的想让这个喜欢跑路的前丞相做赵的授业老师?
    赵已不敢多嘴,他看着他的皇帝哥哥。
    东默然。
    “官家是否以为不妥?”
    太后依然轻轻地问道。
    这是无法躲避的问话。
    “母后,跟随朝廷到琼州的,都是帝国的忠臣,而且,而且他们都是敢于舍身取义之人。
    弟,你以后见了他们,一定要尊重,不得倨傲,知道了吗?”
    行朝的夫子们的确有很多毛病,虽然兄弟我一直觉得和他们打交道令人头痛,甚至打心眼里希望尽量避开他们,但我却不会不尊重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