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润笔费 (第3页)
“是的,姑娘可还中意?”
“简直是写得太好了!
刚刚这几位才子也点评过了,说是历来中秋词,就没有一首能超越此词的!”
李陶陶这才注意到屋子的另一边,书桌那里还有几名男子,有的在摇头晃脑地念着《水调歌头》,有的在奋笔疾书抄写着《水调歌头》,一个个走火入魔的样子。
李陶陶偷偷擦把冷汗,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
“娘子是怎么想出来的,简直精妙绝伦!
关键是这意境!”
胭脂姑娘激动不已,“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天才,娘子绝对是天才,不然怎么可能写得出如此佳句?!
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陶陶可没有时间陪她谈诗论词,不得不打断她,“既然姑娘满意,那说好的润笔费?”
“小桃,取三百两银票来。”
胭脂姑娘毫不犹豫。
然后又恳切地说:“不知娘子能否再等一等,听我弹唱一遍这《水调歌头》,或许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让我能更好地表现出这首词的意境呢?”
李陶陶不好拒绝,只好带着王娘子随她来到另一间屋子。
看来这里就是她的香闺了,家具用料考究,摆设简洁大气,果然符合她头牌的人设。
婢女小桃递过银票,“还请娘子笑纳。”
李陶陶大大方方地接过来,“多谢胭脂姑娘。”
胭脂嫣然一笑,坐到一具古琴边上,“娘子请坐。”
优雅的琴声响了起来,伴随着胭脂动听的歌喉,低吟浅唱,婉转百回,原来这就是古代版的《水调歌头》啊,真好听。
一曲终罢,众人久久不语,沉醉其中。
“娘子觉得如何?”
“好听,真是天籁之音,刚刚一时恍惚,还以为身在天宫,听闻仙曲呢。”
李陶陶拿到银子,心情大好。
何况此曲是真的美妙,古朴清幽,韵味绵长。
“娘子可真会说话。”
恭维话听多了,胭脂见惯不怪,她有些惆怅地说,“此曲虽然不错,但流于普通,没有特色,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其他诗词倒也罢了,但配这首千古名词,似乎委屈了些。”
李陶陶心念一动,“那么胭脂姑娘觉得这样唱如何。”
她略一思索,随即唱起了邓丽君版的“水调歌头”
,她歌喉虽不如胭脂美妙,开玩笑,这有可比性吗?人家胭脂是专业人士,靠这个吃饭的好不好。
但也唱出了个中韵味,音也咬得特别准。
胭脂听罢,欣喜若狂,“原来还可以这样唱啊,真好听,我从来没听过这样的曲调,虽然有些奇怪,但配上这首词,怎么就这么好听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