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除非送钱来。”
    看门大爷在心里吐槽,你这话都说多少次了,没一次作数过。
    面上还是很认真地点头应了是。
    *****
    骑着自行车招摇过市的唐文风赚足了回头率和惊叹声,神清气爽回了府衙。
    官差们看见他提进来的自行车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一窝蜂拥过来。
    “大人大人这是什么?咋还能载着人跑呢?”
    “自行车。”
    唐文风拍了拍,“等你们鲁工头那边多做出来几辆后,就教你们怎么骑。
    以后铺好水泥路,你们去下头办事也能方便些。”
    官差们瞬间欢呼起来。
    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哎呀,差点忘了。”
    一名官差笑着笑着突然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儿,“巡逻的让我通知您,种的稻子快抽穗了。”
    “行,明天我就过去看看。”
    唐文风不懂怎么具体杂交水稻,只能摸索着试试不同粮种之间进行人工授粉,看能不能培育出好的稻子。
    他一个人效率太慢,等到稻子抽穗时,又请了几个当地种地的好手来一起帮忙。
    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费劲的进行唐大人口中的人工授粉,但想来唐大人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原因。
    总归不是坏事。
    于是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完成。
    忙活了一个中午,唐文风捶了捶自己的腰背,大手一挥,请帮忙的农人吃饭。
    农人们自是高高兴兴的去了。
    稻子抽穗后不久,辣椒便可以摘了,玉米也可以掰嫩的吃了。
    摘辣椒的当天,唐文风就亲自动手,做了一大盆剁椒鱼头。
    剁下来的身子做了酸菜鱼和水煮鱼。
    主食也不是馒头饼子,而是煮玉米。
    一伙人跟土匪似的,一边被辣的斯哈斯哈,一边筷子抄的飞起。
    “大人,明个儿还能吃吗?”
    “想的美。”
    唐文风啃了一口玉米,“剩下的得留着做种。”
    官差们失望。
    雪灾后死了不少人,这些人名下的地都记录了下来。
    能佃出去的就佃,佃不出去的就归属府衙名下。
    这些田地种了粮食后,除开税,剩下的都会存进粮仓。
    宁州地多人少,每家每户名下最少也有十来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