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焦虑 (第3页)
我的姐姐,请你帮我葬到巴拉格宗,谢谢。”
原以为她一定对这个世界失望到了极致,才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但在她的字里行间却没有感觉到怨恨,反而更多的是凄凉。
满屋子的人嘈杂的交流声,屋外警笛的鸣叫声,显得很“热闹”
。
人们都在各自忙碌着,警察忙着采集线索,法医忙着查看尸体,屋外围观的人在窃窃议论。
此刻看似在场的所有的人都做着与她有关的事,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的关心她,包括当时的我。
而她就独自静静的躺在那里,再也不会受到这个世界任何的打扰。
另一批警察为了调查赵媛死亡的案件,找到了这个住址处。
警局里还有林梦的教授也被请来协助调查,瑞珈教授是国内很有名的心理学专家。
当时林梦十五岁时就用我的名字,去找瑞珈教授进修犯罪心理学,在这之前她已经从美国学完心理学专业回来了。
瑞珈教授曾说过,林梦是他所有的学生中最优秀的,她在心理学方面的天赋很高。
“林蝶,你没事吧?听到你屋里有一个女孩子死了,我还以为是你出什么事了。”
瑞珈教授看到坐在椅子上的我说。
警员说:“瑞珈教授,这间屋子的屋主登记的名字叫林蝶,还以为是你的学生出事了呢,才把你请过来。
结果不是她。”
教授问:“林蝶,她是?”
我说:“她叫林梦,是我的妹妹,她约我到这里见面,没想到自杀了。”
教授说:“当年你临近毕业时离开了学校,没有正式毕业。
是不是在学术研究上遇到了瓶颈,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
我帮你向学校申请了保留四年的学籍,今年是最后一年了,你要好好珍惜。
上次我联系你,你给我的那个论文我看了,存在很多问题,还要继续修改才行。”
“谢谢教授,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还请您在论文上标记出来,发送一份给我,我好修改。”
“好,等一下我回去发给你。”
我回去看了那篇论文,标题是《心理控制方法》,设计时间2017年。
这篇论文写得很简单,只是阐述了心理学一些基本的概念包括意象的形成,潜意识的开发,换位思考等等。
这些东西在一个外行看来都浅显易懂。
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林梦的水平。
我想起来在林梦给我的箱子里也有一本论文,我把它翻了出来。
箱子里的论文题目是《心理交换和思维植入》设计日期2010年。
开篇写着:
会不会有两个人有着一摸一样的心理。
同样的思维和意识在两个不同的人身上,那他算不算活了两次。
身体已逝,但这世上还有和她相同的灵魂和意识,那她算不算继续活着。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处于无意识水平或原生态被动思考水平,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他们无法客观的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思维且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
里面对思维,欲求,情感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束语:天下万物,生而即分强弱,无关善恶,愿每一个善良的灵魂都能有所归属。
我写不出这样的论文,而瑞珈教授又是心理学的专家,这样下去迟早被他发现,那个曾经让他得意的学生林蝶和我不是同一个人。
我很好奇林梦这么多年她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和我互换身份?我把她的日记按时间顺序整理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