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人称“沙漠中的大画廊”
    ,来到敦煌一定要看莫高窟,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到长城一样。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莫高窟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
    据史书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
    ,意为“沙漠的高处”
    。
    后世因“漠”
    与“莫”
    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
    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槃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窟外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