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终于退兵了。
    围城的人马刚撤走,李景隆马上就接到了京师来的圣旨,被召即刻回京!
    ……一队骑兵护卫着李景隆的马车,一路南下,驿道两旁渐渐出现了水田。
    田里的稻子刚刚收割,浑浊的水中露出光秃秃的稻桩,简直死气沉沉。
    或是连日舟马劳顿,马车里的李景隆显得很憔悴,早已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
    他的鬓发凌乱,几个月之间仿佛就生出了许多白发,看起来灰蒙蒙的。
    袍服里的内衬领子,精致的刺绣依旧,但皱在脖子上,仿佛一块用过的手帕。
    挑开蔺草编织的帘子,李景隆看到凄清的秋田上,一只孤零零的白鸟掠过,顿时更感到天地寂寥。
    窗外,往日如洪流的喧嚣人马已然不再,多化作怨鬼,一小队骑兵显得如此落魄。
    及至旁晚,李景隆等人路过一座驿栈,便就地进去交接公文,在驿栈中休息。
    方下榻不久,便有人敲开了李景隆的房门。
    来的是个穿着布衣的青壮汉子,先呈上印信、书信,然后才说道:“末将乃京营千户赵辉麾下、百户李达。”
    “哦……”
    李景隆恍然应了一声,赵辉早就在他府上走动了,去年到河南去捉拿周王,就是赵辉打前锋的。
    李景隆叹道:“时至今日,还有人愿意找我,也是难得。”
    百户李达上前两步,低声说道:“赵千户有话带来。”
    “甚么话?”
    李景隆问道。
    李达声音更小:“朝中许多人弹劾曹国公,黄寺卿最愤慨,第一个跳出来,接连几次在朝堂上请旨,要杀您以谢天下!”
    “啊?”
    李景隆脸上变色。
    他早已猜到,这回黄子澄可能不会保他了……但没想到,黄子澄翻脸后居然那么狠,做得那么绝!
    李达的声音道:“赵千户差末将来,提醒曹国公,回京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昔日黄子澄视作知己般推心置腹的甜蜜话语,依旧在李景隆耳边回响……于是当他听说第一个在朝中捅刀的人竟是黄子澄时,李景隆有好一会儿失神。
    陈旧的木窗,在晃动的油灯下,仿佛有鬼魅出没。
    李景隆似乎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李达等了好一会儿,抱拳道:“末将的差事办完了,请告退。”
    “慢!”
    李景隆忽然跳了起来,方才沮丧消沉的目光忽然不见,眼睛变得炯炯有神,“我还不能这么认命!
    你等等,帮我带封信回去,送到我弟李增枝府上,叫他无论如何找机会见圣上一面。”
    李达道:“末将但听差遣。”
    李景隆马上飞快地找出笔墨,开始磨墨。
    ……
    京师秋季,天高气爽。
    徐辉祖从马车里走出来时,顿时比身边的随从都高了整整一个脑袋。
    他抬头看去,一座大门上面,挂着一个牌匾:方府。
    徐辉祖没有马上叫人上去,却在门前来回走了好几步,双手握在一起揉搓,心情十分纠结的样子。
    不久前,徐辉祖听说:盛庸在山东济南城,居然和布政使铁铉歃血为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