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有些激动的道,李沐原本家世就很高,身为前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嫡孙,他有祖上传下来的宁远伯爵位,一般李沐这样的家庭,到了二十岁大部分也都结婚生子了,而李沐却到了二十五岁,还没有一位名正言顺的妻子。
    “如此国家肱骨,陛下正应亲之信之,极力维护,而不是为了某些自以为是的沽名钓誉之徒,抛弃妻子的冷血之辈而夺人所爱!”
    张嫣一字一句掷地有声,说的袁崇焕和魏忠贤哑口无言,袁崇焕抬头看向天启,似乎想辩解什么,冷不防看到张嫣眼里一道寒光闪过,硬是把嗓子里的话给咽了回去。
    厉害啊,李沐听着张嫣的话,心里暗暗赞道,这位皇后在历史上就很有名,生的窈窕绝美不说,难得的是性格纯和,直言敢谏,简单来说就是价值观很正。
    经常劝谏天启皇帝远离魏忠贤和客印月,每每把魏忠贤比作秦代权阉赵高,让魏忠贤多次起了杀心。
    张嫣的话听在天启的眼里,想起李沐多年来和自己相交甚欢,尽心尽力的为国事操劳,从天启元年到现在,眼看天启六年近在眼前,转眼这么久过去了,李沐每一年几乎都是在凶险无比的战场上度过的。
    天启这个人,虽然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是却一直想做一个合格的朋友,合格的丈夫,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史载魏忠贤曾经捏造了证据想诬告张嫣的父亲谋反弑君,如果这个罪名坐实,张家自然一个都跑不掉,满门夷族几乎毫无悬念。
    但是后来秉笔大太监王体乾悄悄和魏忠贤说:“主上凡事愦愦,独于夫妇、兄弟间不薄,一不慎,吾辈无遗类矣。”
    意思是皇上大事儿不关心,反而对夫妇,兄弟之间的情感颇为看中,要是一不小心,我们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魏忠贤深以为然,随后放弃了陷害张皇后的计划。
    不过天启这个性格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重情重义的他确实保护了张皇后免于危难,另一方面,他也因此纵容魏忠贤坐大,为大明朝廷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而现在的天启皇帝,想起李沐这么多年不辞辛劳的四处征战,到处灭火,还要顺带为他解决经济问题,想必肯定有很多苦楚吧,不由得一下子红了眼眶,很是动情的道:“李爱卿,这些年,苦了你了,你不容易,朕都知道。”
    李沐虽然心中没有什么忠君的思想包袱,但是天启这个人贵为帝王,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确实也不愧为一个知心的好兄弟了。
    “皇上,微臣。
    。
    。
    都是因为皇上信任微臣啊。”
    李沐也是有些感动的道。
    “爱卿已经二十五岁有余,却时至今日还未娶亲,都是为朕的江山操劳之故,实在让朕心有愧疚。”
    天启抬手示意李沐不要再说,转而对魏忠贤道:“大伴,着内阁和司礼监拟旨。”
    “陛下,旨意何为?”
    魏忠贤恭声问道。
    “原晋阳侯李沐,因击辽东建奴大胜,生擒奴酋努尔哈赤,功勋卓著,实乃诸臣工之典范,今钦册其为太原郡公,总制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升兵部稽功司郎中,国子监博士,詹事府官职原职留用,平章军国重事原职留用!”
    天启大手一挥,便是极尽荣宠:“赐黄金五十两,白银三千两,赐禁宫骑马,入参不拜,增其食邑五千户。
    赐婚玥然郡主爱新觉罗氏为太原郡公夫人,领正妻,封一品诰命;赐婚明露郡主李氏为太原郡公夫人,领平妻,封一品诰命,吏部造册,通晓诸国使者,咸使闻之。”
    宣大总督升任七镇总制,现在的大明九边,从西边的甘肃一直到东边的河北,中间上万里的长城,都是李沐辖境,手握大明九边重镇中的七个(其实一共有十三个,但是有四个是嘉靖年间新设的,兵力比起原来的九镇差很多),现在的李沐,掌握着整个大明帝国超过一半的军队,就算是保守估计,也差不多有近三十万左右。
    晋阳侯升太原郡公,也让李沐终于摸到了公爵的门槛。
    天启皇帝不赏则已,一赏就是超大手笔,让迄今为止也算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李沐,一下子都有些无所适从。
    “爱卿,九边防线,国家命运,朕都托付于你了,莫要让朕失望。”
    天启深深的看了李沐一眼,重重的叮嘱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