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om,最快更新神魔的二战最新章节!

    第159,滇池血

    彩云之南的大理,最着名的永远是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围绕着滇池的亭台楼阁庄园建筑古香古色,绵延百里,红墙黛瓦的高门大院比比皆是,小门小户的砖石建筑和民族特色的吊角楼也争奇斗艳诗意盎然。

    这天刚好是三月三的泼水节,满大街都是拎着桶和水瓢的各族同胞和游客,至于要干嘛?当然是打水仗啊,可不得凑热闹的,使劲泼,不管是看谁顺眼,也是一瓢上去,不顺眼也是一瓢上去,反正泼湿了人家就跑,你泼了人家,人家当然也要追过来报复的泼你呀,这样子满大街到处都是碎花,反正就算是全身淋透了,大家也是嘻嘻哈哈继续笑着闹着,甚至哭着叫着继续泼,不管是官商是身还是平头百姓,年轻的男男女女还是小孩子和老人,反正这一刻是绝对没有任何门户之间的,甚至大街上的到处还有各种各样的,公开的取水的大桶或者大缸,嗯,因为大家不可能临时的,在滇池里头提桶打水吧,都是提前一晚上预备好的,嗯,当然,也是一些喜欢传统和爱凑热闹的,名流士绅配合着官方的旅游招商计划,刻意为之。

    一直到41年底的冬天,从内地迁移到云南的人,也达到了破纪录的,一个亿,这样子就难免的和云南当地的各族同胞们有了一定程度的生存竞争,还有就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惊害了云南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因为世道艰难,这些拖家带口的从内地牵涉过来的战乱流离百姓,他们的待人接物和行事风格,不管怎么着,或多或少的,总之是一地鸡毛,不仅仅和当地人有一定程度的矛盾,甚至这些外乡人自己之间都因为,各种方言和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性,经常性造成勾通交流障碍,举个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比方说大家都有习惯性的在路上对陌生人进行礼貌的问好的习惯,可是绝对大多数都还不太适应夏国的官方普通话发音,哪样浓重的方言问候?听着其他听不懂的人的耳朵里可能就变成了刻意的对别人的辱骂,这样难免就戾气横生,然后引发了鸡同鸭讲的口角,拉拉扯扯推推搡搡,甚至大打出手,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还有,尤其是从内地迁移过来的年轻或中年的男男女女,自尊心都难免过于严重,受不得一点委屈,对于刚刚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内地来的老人而言,他们倒是不太喜欢出门和上街,因为他们听不懂方言,没办法,跟本地人交流,还不如老实的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或者购买的院子里老实呆着,不给自己的亲属和小辈们制造麻烦和负担,但是年轻人和中年人不行呀,每天都是必须得出门的,打工也好,做生意也罢,或者兜里还有几个余钱的,到处逛逛,看看风景,顺便考察一下。所以呢?再加上内地来的各种隐藏势力,甚至还有日本特务,刻意而为之的挑拨离间,让整个云南全境内的治安,比40年前,要艰难的10倍都不止。所以为了维护合理的治安,到龙主席,下到每一处街乡街道,民团和军警联保的移民安置工作也从一开始就井然有序的推进着,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工农党的功劳,他们最擅长于做基层群众工作,因为大量的移民本身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接受了工农党的帮助,远道迁徙而来的,剩下的才是重庆政府已经安置和容纳不下的。因为各地的难民潮,一股脑的涌入四川大后方,聪明的懂事的,自然知道陪都政府也不太靠得住,于是,无论如何,都要继续着向更西的方向走,川藏公路或者走川滇公路,尽可能的离战场远一些。但是川藏公路一直在忍受着,陪都政府的层层盘剥和刁难,过路费和人头税不是什么人都能负担的,再加上政府有意的欺骗,让绝对大多数人对于高耸的雪山高原的残酷的生存环境望而生畏,尤其是那些自身条件,本就不怎么好的难民中的最底层工农百姓,要么迫于无奈,只能够滞留在四川境内,饥一口饱一口的打工和开荒混日子,要么就依附在大户人家手里头做一个仆佣帮工,因为好地方,早在38年的时候就已经瓜分的差不多了,都是川军和各省政府以及那些名门望族世家们的,看似公平的利益置换和政治妥协,云南的情况不同,龙主席,对曾经的南京政府和现在的重庆政府都一直警惕着呢。所以想要到我云南来抢地盘是绝对不可能的,不仅仅滇军不允许,生活在云南的上百个少数民族也不允许啊,所以在有意识的抵制之下,当然也就和重庆政府彻底的交恶。这也没办法的,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枕?

    不过,那些真真正正的民间工商界人士,还有就是来自各地的高中生,大学生和教育机构,滇省政府和民间士绅还是很欢迎的,嗯,要知道西南联大没有到达云南之前,云南还真的只有一个云南大学,教育力量略微显得单薄,所以,在全夏国的战乱地区的学校,都在向西南迁涉的时候,受龙主席之邀请,包括,曾经,北平的各类大学和江浙沪的各类大学,西安武汉的各类大学基本上都一股脑的全部搬家到了云南,最终组成了西南联大,嗯,大理这里也有连大的分校,西南联大老师和学生以及家属加在一起,大概上百万人还是有的,所以呢,一个城市安置不下,当然是尽可能的分开安置,所以有了西南联大的分校加入,也让苍山脚下的滇池多了一些,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男女和老成持重的中年文化教育精英,再加上西南联大的所有大学,还正经的是夏国教育部官方申办的学校,各种资源,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不缺的,财政预算也是足够的,毕竟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他们也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和教育不是么?更何况在这个时期,能够上大学的都是啥人呢?不用怀疑,绝对大多数都是出自于各地城乡的名流士绅和书香世家,以及官僚阶级群体,所以,此时的民国,毋庸置疑,100的都是,知识分子幕后操控的民国,是因为他们为了各自的家族和个人利益以及信仰不同,才产生了政治上面的分歧,形成了彼此不同的党派,只是民国的会党未免太多了一点,所以,民国的政治若是没有绝对强势的人物,能够深孚众望,自然而然的就会显得略有拖沓磨叽。再加上纵观整个抗战前的民国,除了沪海是一个快节奏,剩下的所有城市和地区有一说一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节奏生活,要知道,现代工商业不发达的夏国,别说电灯电话电厂了,有很多老百姓从生到死,都还一直在蜡烛和煤油灯下混日子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在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互相融合的这个时代,也就是新文化,新生活运动带来了不一样的远景,让一些热血的有识之士,总算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自然,不管是出于好意还是为了私心也,加大了对于教育的投资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尊重,所以在民国这一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傲娇的,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和底气,一方面是民国的国小国中和大学老师,他们的职业收入相当的高,高到一个人的收入就可以绝对的满足一家四五口人,甚至上十口人的悠闲生活。这是这些官方学校的正式编制的老师,他们的政治地位相当的高,即便是横行乡里的那些会党,黑社会帮派,也是尽可能的不去触及这些有着官方背景和身份的教育阶级知识分子的根本核心利益和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因为即便是混社会,也只是个求财呀,和那些读书人哪里来的核心利益价值观的冲突呢?所以某些时候,学校里头,反而包容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浪潮,虽然毕业之后各奔东西,都是为着自己的目标,理想和信仰,不顾一切的去奋斗,为此,去杀人放火坑蒙拐骗也在所不惜,但是在校时,或多或少还是仍然一如既往的,相信师道尊严,以及同窗友谊的,在学校的时候刻意的针对和坑害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虽然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之间也难免的有一些义气冲突和争执,但是百家争鸣,同为求道,求同存异,合作共赢,这从来也是那些真真正正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最起码的良心和底线。在封建时代那些,王朝争霸,和群雄逐鹿,也从来没有伤及过儒家教育的根本,所谓的万世师表,其实,并不仅仅代表着山东曲阜的孔府好吧,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

    泼水节啊,学校里头的男男女女,懵懂的青春激情,在这一天难道不需要好好的宣泄一下?因此,从一大早晨开始,大理分校的学生和老师们都有组织的,在老师和学长的带领下,走上了街头,早就已经事先占领好了,有利地形,水桶水瓢水枪什么的也早已就位,任由一大早晨出来开市和吃早餐采卖的大爷大妈和店铺掌柜和小二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他们也不怕,反而兴奋的跃跃欲试的,拿起手里的瓢,就准备舀水把他们也浇一个透心凉,这时候却得到了本地的学生,还有就是老师,着急忙慌的劝阻,还没到时候呢,这会儿可不能随意的泼,你们也不看看,这些老人他们的身体本来就不咋地,你们几瓢几桶水上去?还不得把人家交一个透心凉的重感冒啊,玩归玩,闹归闹,底线还是要有的,于是,尤其是女学生们跃跃欲试的小手,终于忍住了,抓向水瓢的冲动。

    前方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三月三的,各族人民的盛装团队载歌载舞的出现在了大街小巷的时候,大家正看着热闹,兴高采烈呢,终于有第一瓢水,从这些盛装出行的少数民族年轻少女,他们拎着的桶里泼向了周边围观看热闹的群众的时候,界面上开始到处都水花四射,然后各种嘻嘻哈哈的尖叫惊叫和狼狈不堪的动作失常,就开始全方位的泛滥开了,这个时候谁还记得学校老师和学长的叮嘱啊?大家有一个算一个的,一直玩到天快黑了,都还不愿意回家和回校。一直到好心的街坊和店铺的老板小二,好心的吩咐,天快黑了,小子们,赶紧的,看好你们的人,不要被拐子拐跑啦,这一下终于有懂事的瞬间,清醒了,然后开始左顾右盼和大喊大叫,果不其然,有好些人都不见了,当然,这些不见得,没有归队的年轻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女性,至于那些男生,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肯定是和自己的女朋友谈恋爱去了呀,这不是很正常吗?于是呢,吆喝了,等待了一会儿,并没有看到那些忙的忘了形的失踪人口在哪里?但此刻的学生和老师仍然还抱着幻想,以为他们不过是一时贪玩和大部队走散了之后,也会自己走回学校去的,毕竟学校也在滇池边上,离这热闹的市区也不远,实在记不住路了,满大街的黄包车,一溜烟的功夫不也就拉回去了吗?或者自行去治安公署求助,顺便打个电话回学校,自然也就有官方的警车护送这些雏燕归巢呢。心大的老师和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太大的问题,那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晨,学校的老师在各自的课堂点名,还没开始点名呢,就发现,没来的人不在少数,而且这些没来的人里头,十之八九都是女孩子,都是青春热情,不晓得世道艰难的女孩子,心思通透的老师们,第一时间就去了校长办公室,这个时候还点个啥名呢?肯定是联系各方找人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