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六朝何事门户私计燕王回京 (第3页)
三倍可胜少保,此言非虚,实乃对其能力之极高赞誉。
然则,此刻章煜虽已表态,但其余五人面露犹豫之色,心中难以决断。
“倘若北风与燕地战事再起,此人若举起反旗,又该如何应对?”
章煜忧心忡忡地问道。
“难道燕地也要分裂吗?”
霍海闻言,断然说道:“叶牧绝不会如此!
老夫深知其为人。”
“他绝计不会做出此等背叛之事!”
刘温与窦固闻言,亦默默点头。
叶牧于军中,威望仅次于封海平与霍海,昔日组建内阁之时,其名字亦曾赫然在列。
然而,叶牧无意其位,最终被选为亳州左将军加亳州节度使,身受双职。
不然,今日的内阁便要多一把椅子。
无论是左将军和节度使,虽是亳州一把手,可是也没有完全调度当地官员和军队的权利。
地方上的武装要是出州,都是要有燕王府的文书才能调度。
亳州,此地部分区域与燕京、北风接壤,实为军事重地。
其战略纵深,与云州共同构成了燕京的三角防线。
一旦北风侵犯燕京,两地便可联动出兵,形成犄角之势,形成合围。
三年前,叶牧于亳州私建部曲,招募私兵,此事早有水银呈上折子,告知内阁。
当时,内阁六人共商对策,欲召叶牧入燕王府,令其说明原委。
叶牧却以病为由,未曾赴约。
内阁无奈,只得再议,准备派遣六万燕北军前往亳州,以查究竟。
此事的确关乎重大,所涉之人皆是陆家军的柱石,六人面对此境,皆犹豫不决,难以痛下决心。
一旦出兵,便意味着再无回旋余地,更可能演变为内部纷争,便是再无回转余地。
期间有信件送往终南山,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最终,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霍海沉吟片刻,缓缓开口:“今年燕王祭天大典,叶牧定会前来参加。”
文孝和笑着出声道:“既然叶将军能来燕京,此时报于燕王,让其下决定便是。”
几人也是点头。
封海平亦笑道:“燕王归来,此事必能迎刃而解。”
言罢,又劝慰众人:“如今燕王登记在即乃是大喜事,大家勿要如此沉重。”
叶牧在他心中一直是那个值得尊敬的叶七哥。
可是,当年他们几人跟随少保时,曾共同发誓:
“驱逐外敌,恢复北地。”
“让北地的百姓人人都安居乐业,大碗吃肉,大尊喝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