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时空之中,时光悠悠流逝,数十亿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咱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地球,其大气层早在几亿年间,就持续不断地经受着来自太阳的“洗礼”
    。
    太阳犹如一个炽热的火炉,源源不断地向外喷射着高能粒子流,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风,这些太阳风如同无数把锐利的小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无情切割、吹拂着大气层。
    与此同时,广袤宇宙间还弥漫着各种神秘莫测的脉冲波,它们有的源自遥远星系的剧烈爆发,有的是星际物质相互碰撞所产生的能量涟漪,这些脉冲波携带着巨大的能量,毫无预兆地冲击着地球大气层。
    在这般双重夹击之下,大气层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生命力逐渐被削弱,变得越来越稀薄。
    这应该也就是对于至今地球磁场自我恢复之谜的唯一解释吧。
    你想想看,大气层不断地被损耗,可地球磁场却依旧能维持相对稳定,甚至还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这其中的关联实在微妙。
    随着大气层的稀薄化,更多的宇宙射线得以长驱直入,按理说磁场应该不堪重负,愈发紊乱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背后必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而大气层的变化或许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钥匙。
    所以啊,娇,你经常看见暴露在空气中的电流,以及各种没有保存在金属介质中的电流都会很快消失,这种现象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电磁学原理。
    这种消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湮灭,而是它们被附近的磁场吸引,就好比一群迷失方向的羔羊,突然发现了归家的羊群,迫不及待地通过改变自身的速度以及运动方向,重新回到那井然有序的电常律之中。
    一旦回到电常律,它们便如同披上了隐形的斗篷,进入物理隐身的状态,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隐去。
    与之相反的则是在金属导体内的电流,它们的境遇截然不同。
    你可以把金属导体想象成一个坚固的“塑料桶”
    ,而电流则相当于桶内游动的“鱼”
    。
    这些“鱼儿”
    被禁锢在“塑料桶”
    里,四周都是隔绝外界的金属壁,它们看不见外面广阔天地里的“鱼群”
    ,也就无法产生那股由内而生的吸引力,回归到电常律,回到那自由自在、周而复始洄游的“鱼群”
    之中。
    所以金属导体内的电流得以按照我们既定的线路传输,为人类点亮灯火、驱动电器,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实用功能。
    或许很多人都不清楚,在浩瀚宇宙与地球家园的这场无声较量中,真正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冲击的大功臣便是磁场。
    它们宛如一层无形却坚韧的护盾,以大气层为最密集处,那里仿佛是它们的大本营,聚集着最为雄厚的力量。
    然后以大气层为中心,力量如同涟漪一般,越远便越加分散。
    所以此时此刻,你我身边其实都是存在地球磁场的,只不过它太过稀薄,如同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暗香,我们肉眼难以察觉。
    但正是这种我们所看不见的磁场,如同忠诚的卫士,全方位地包围了我们的天空,阻隔了来自于宇宙的各种高能射线、带电粒子等危险因素,守护着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堪称人类的元素英雄。”
    陈十一一语言罢,不禁长舒一口气,仿佛将心中积压许久的知识与感悟一股脑儿地倾泻而出。
    他身处这较为黑暗的视线中,眼睛逐渐适应了黯淡的光线,粗略瞥见一旁的茶杯,那茶杯在微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