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前的这支军队不是美军,而是日军。
    日军的特点就是有近乎变态的顽强,他们总是能在别人无法想像的困境中坚持下来,所以张弛相信日军还没到史迪威所说的“强弩之末”
    的地步。
    也正因为这样,张弛认为史迪威和希尔总教官过于乐观了击溃围困许家村的日军并不难,这支日军在围困许家村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早就因为不停的进攻而死伤惨重,甚至士气都被打得差不多了。
    在这时候如果一个营的步兵再加上坦克部队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增援上来,围困许家村的日军很快就会被击溃。
    但是击溃这些日军后就真的能够跟在他们屁股后头像赶鸭子一样追着他们一路穿插到日军指挥部吗
    张弛并不这么认为。
    原因是日军有很严格的军规。
    他们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是坚决不能撤退的,否则的话,就算活着逃回去也会被枪毙或是被要求剖腹。
    所以,日军就算被击溃也不会逃。
    他们会原地分散成为散兵,这些散兵甚至还会继续作战,直到他们接到撤退的命令为止。
    而这些散兵在丛林中却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日军士兵的枪法很好,每一名日军都可以说是一名准狙击手,一旦他们分散到丛林里或是躲在树上,那么张弛所带的这个连只怕还没穿插到一半就所剩无几了。
    怎么才能完成穿插任务呢
    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张弛就说道:“将军。
    我对这个计划没有意见,但我们连需要一个坦克连的配合,最好还有几辆谢尔曼坦克”
    “坦克”
    闻言史迪威不由一愣,顿了一会儿后他才说道:“你的意思是让坦克沿着山路穿插”
    “对”
    张弛回答:“而且进攻时间最好是傍晚,我需要黑夜的掩护”
    “可是黑夜中让坦克在并不宽敞的山路中行驶这似乎并不合理”
    史迪威对张弛的想法充满了怀疑:“而且山路也并非通往盘迈”
    史迪威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坦克这玩意更适合在宽敞平坦的地形上使用,而在狭窄的山路上使用一方面是火力无法展开,另一方面则是很容易遭到伏击,甚至有些路段坦克都不知道有没有办法通过。
    从理论上来讲的确是这样,但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有时从军事理论上来看是兵家大忌,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却是一着好棋。
    比如此时的军显然也没有想到中队竟然会在山路上使用坦克,比如日军缺乏补给和弹药更缺乏反坦克武器,再比如日军没想到中队会很清楚他们指挥部的位置,更重要的还是日军指挥部距离许家村只有十几里这十几里路如果打得快的话,只需要不到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于是这支步坦协同的部队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支奇兵。
    当然,这其中的危险也是有的,但在战场上危险与成功往往成正比越危险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不过张弛当然也不会是一拍脑门会把这件事给定下的,想了想张弛又继续说道:“另外,我需要缅甸独立义勇军对这条山路做更详细的侦察,有可能的话还需要他们的配合如果这些都能做得到的话,那么我就没有问题了”
    “嗯”
    电话那头的史迪威最终还是同意了张弛这个看似很不明智的建议。
    史迪威之所以会同意,是因为这跟他原本定下的计划没有多大的冲突,这不过就是多投入十几辆坦克而已。
    相对于有可能击溃日军两个联队来说,十几辆坦克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