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现在天气如此寒冷,在河里泡一夜的胡彪,能活下来的可能性真不多啊!
    面对秦天佑的担心,连长雷雄也长叹一声道:“那小子,我还欠他一顿酒啊!”
    想到胡彪当时决然下水的情景,雷雄也觉得非常感伤。
    做为机枪连的连长,雷雄已经看过太多部下的牺牲。
    可不知为何,对胡彪他却一直觉得心存愧疚。
    其实两人并不知道,他们这几天一直挂念,此刻正在讨论的胡彪,正站在距离军营不远的地方,关注着军营中跟周围的情况。
    看到被关押的战友照常出操,胡彪略显欣慰的道:“看来短时间之内,他们应该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
    只是想救他们出来,只怕会很麻烦啊!”
    成功混进公共租界的胡彪,很清楚此刻有无数双眼睛跟他一样,关注着这支孤军的情况。
    实际上,他此刻使用的望远镜,也是从一名日军特务身上得到的。
    甚至于,从那名被解决的日军特务嘴中,胡彪也得到一个非常气愤,事后又觉得很符合常理的结论。
    那就是,洋鬼子同意一营借道撤离,更多就是为了骗一营出来。
    原因很简单,一营镇守的四行仓库就在租界旁边,位于苏州河另一侧的洋人们,听到仓库传来的枪炮声,就一直担心日军有可能铤而走险借机攻进租界。
    对公共租界的洋人们而言,他们对日军悍然入侵沪上,自然也是非常气愤。
    问题是,只要日军不侵犯他们的权益,他们也不想过多生事。
    此刻此刻的日军,展露出来的军事实力,还是令这些洋人非常忌惮。
    在他们看来,成为这场战场的中立者,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无论日军还是此刻执政的国民政府,都需要寻求他们的支持。
    可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洋人并不愿意得罪日军,更不愿意卷入这场战争中。
    “一丘之貉!
    可叹老蒋此时此刻,还在指望各国能调停这场战事,阻止小鬼子的军事行动。
    却不知道,小鬼子此刻已经奔着他的老巢而去。
    这样打仗,岂能不输?”
    相比后世看抗战资料,此刻亲历抗战的胡彪,觉得很多问题都能看的更清楚。
    甚至于,胡彪相信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依旧无法阻止这场国战漫延开来。
    将一国安危,寄托于其它国家的调停。
    这种不自信的表现,何谈受到别人尊重?
    待在孤军营外侦察了一会,胡彪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即便要展开营救,胡彪觉得谢进元等人,也未必会如他所愿的离开。
    孤军营从被关押那刻起,命运似乎就被注定了。
    说的简单点,孤军营离开也必须得到国民政府的同意。
    强行突围或者跟看守的外国军队交火,只会激怒租界那些高高在上的洋人。
    那头轻,那头重,答案不言而喻。
    想清楚这些的胡彪有些感叹道:“把命运寄托于别人身上,无疑是件很悲哀的事情。
    这个兵,看来是不能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